目前分類:醫護衛教分享站 (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親愛的媽咪、爸比 :

   每月一次寶貝們的健康檢查,開始囉~

ì時間:103年2月26日(二) 下午14:00

ì地點:寶兒 各班教室

ì醫師:台大 新竹醫院 陳永朋醫師

寶兒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腸病毒感染是近年來大家聞虎色變的問題事實上腸病毒有六十幾種,問題最大的是第七十一型。腸病毒七十一型是腸病毒當中的一種,也是我們目前己知的腸病毒當中最後被發現的一種。其致病力特別高,尤其是神經系統的併發症。

腸病毒世界都有,一般在夏季、初秋流行。因為台灣地處亞熱帶,全年都有可能出現感染,但是主要的還是在春秋兩季,也就是每年的四至六月份及九至十月份,以四至六月份最為流行。

「腸病毒」是一大類病毒的總稱,包括有「小兒麻痺病毒」、「克沙奇(Coxsakie) 」、「伊科(Echo) 」,及一般腸病 毒三大項,因為這些病毒都是可經由腸道引起感染,所以在學術上統稱之為腸病毒,因為小兒麻痺在經過了多年的預防注射努力防治之後,問題已經很少了,現在的問題是小兒麻痺以外的這些腸病毒。這些腸病毒下面又可以再分為大約有七十多型,國內所流行的腸病毒,大多以克沙奇病毒稱之,因為手口足病以克沙奇病毒最常見。不同型的腸病毒引起的疾病種類也有些不同,包括手口足病、咽峽炎、無菌性腦膜炎、肢體麻痺症候群、流行性結膜炎、心肌炎等。

因為有些不同的病毒也會引起相同的症狀,故手口足 病這類的病症可能在同一人身上發作幾次。腸病毒對嬰幼兒的威脅最大,大約有百分之七十八的死亡者年齡小於三歲以下。如果是嬰幼兒的感染,則多半是家長或哥哥、姐姐由外面帶回來的,再經用飛沫或接觸傳給嬰幼兒。所以家人回家時一定要洗手。當然、也可以經由咳嗽、打噴嚏傳給小寶寶,所以家人有症狀時要帶口罩。有些玩具,尤其是抱著的絨毛玩具,因為與寶寶的口嘴接觸較多,也是傳染的一大來源。

一般而言,如果感染到,在沒有發病前的前幾天就有傳染性了,喉嚨及糞便都有病毒們存在,其腸道內病毒持續排出的時間可達數週之久。一般而言,在發病後的一週內傳染力最高。在家庭中及人群密集的地方很容易造成傳染。如果家中有兩個以上的小小朋友感染,則家中第二病例的感染,其病情會較嚴重,因為感染病毒的量較多。另外,在流行期甚至可以由各種污水中分離出病毒。

 

(1)、腸病毒的症狀

大約感染病毒之後二至十天以後才會出現症狀,大多數人的症狀不重。

標準的症狀是口腔的後部、手「掌」、腳「掌」出現水泡、潰爛,在膝蓋與臀部也時常看得到相同的水泡所以常稱了為「手足口症」。

如果只有口腔「後半部」出現水泡,其它地方沒有,則稱為「咽峽炎」。最明顯的症狀是喉嚨很疼,不敢吃東西,口水變多,同時也可能有高燒,平均七天會痊癒。

有的小朋友也可能不出現標準的手足口症或咽峽炎,只有一般的感冒發燒症狀,但是在發燒退了以後,皮膚會出現類似長痱子一樣,以軀幹為主的全身性紅疹,醫學上稱之為「熱性疹症(febrile exanthematous disease)」

是如果合併有「昏睡」、「抽筋」、「嘔吐」等症狀則要住院處理而且可能有危險性,因為可以合併出現無菌性腦炎、肺炎、心肌炎、心包膜炎及麻痺等併發症。其它的危險因子還包括有:發高燒超過三天,血糖超過15Omg/dl,以及出現四肢無力的症狀等,都要特別注意。

腸病毒所引起的咽峽炎與另一種病「皰疹性齒齦舌炎(Herpetic Gingivostomatitis)」甚為相似,但是「皰疹性齒齦舌炎」的潰爛位置是在口腔「前半部」,一樣會疼痛、流口水,但是不是腸病毒造成的。

 

(2)、如何預防腸病毒

腸病毒在發病後的一週內傳染力最高,需特別注意將感染者隔離照顧,也必須特別小心發病二週後,咽喉的病毒排出量大量減少,透過口鼻分泌物、飛沫、接觸等途徑傳染的危險性降低,但仍應注意個人衛生,避免接觸傳染,同時因感染者排出之糞便仍有病毒存在,因此仍須注意預防腸胃道之感染,養成時時正確洗手等衛生習慣。

        所以腸病毒的預防重點

一、增強個人抵抗力注意均衡的飲食、營養、運動

二、注意輊環境衛生,加強環境清潔,保持空氣流通,避免空氣感染。

三、加強洗手、尤其是飯前洗手。

   正確的洗手方面,先後次序分別是:在水龍頭下把手淋濕;擦上肥皂或洗手液;兩手心互相摩擦;兩手從手背、手指、手掌再到手背仔細搓揉;作拉手姿勢以擦洗指尖;用清水將雙手洗淨,關水前,先捧水將水龍頭沖洗乾淨;用乾淨的紙巾或烘乾機將手擦乾、烘乾,如此才能確保將雙手洗淨。平均以肥皂及清水洗手十五秒至三十秒,就能夠消除九成以上的各種細菌,洗手時,應該要特別注意到大拇指、指尖及指縫等處,家長教子女洗手時,千萬不要遺漏這些地方,即使多花幾秒鐘,也要把雙手洗乾淨。

四、若家中人員有可能在任何環境中感染到時,回家一定要洗手、載口罩,不要抱小寶寶。有小朋友被感染到時不要去學校,並及早找醫生治療。

    腸病毒日前並沒有甚麼特效葯可以治療,所以最基本的方法就是預防。

(3)、口腔潰瘍的處理

腸病毒造成的手口手病、咽峽炎等在症狀上最常見的困擾是口腔潰瘍處很痛,痛到至敢吃東西、也不敢喝水。基本的處理原則是盡量給他一些涼一點,軟一點的食物 吃,例如牛奶、稀飯。在國外,醫生就時常建議家長給小朋友吃冰淇林,國內的傳統觀念覺得吃冰的不好,事實上是沒有影響。醫生也時常會給小朋友一些局部用於口內的止痛葯水或「口內膏」,以暫時減少吃東西時的疼痛,這些都是可以採用的方法。任何造成口腔疼痛的病,都可以用以上 的方法止痛,例如口唇跌倒造成外傷,齒齦及舌頭的潰瘍發炎(小朋友常見的「齒齦舌炎」)等。

  呂適存醫師提供

http://www.pediatrics.com.tw/enterovirus.htm

文章標籤

寶兒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於目前外在天氣遽變,使得呼吸道過敏的幼兒很容易產生過敏性氣喘與過敏性鼻炎的發作,而在這段期間裡,更由於人們聚集在室內的時間增加,再加上季節性的病毒感染流行,幼兒也很容易產生病毒感染的症狀,甚至繼發細菌性感染。

感冒和季節性過敏有一些相同的症狀,可是兩者卻又是截然不同的疾病。

「一般感冒」

是由病毒所引起的,其症狀及症候群包括咳嗽、喉嚨痛、流鼻水或鼻塞和打噴涕。可能會有疲倦感和偶爾會有身體疼痛感,有時候(罕見)會有輕微發燒。一般感冒是藉著人傳人,並且會持續3天到14天。

「流行性感冒」

 

症狀:

典型的流行性感冒症狀為突然發燒、臉部潮紅、頭痛、肌肉疼痛,咳嗽及發冷。有時會合併咽喉發炎,眼睛症狀(流淚、畏光、發燙、動眼疼痛)與鼻塞。這些症狀會持續25天。當全身症狀漸漸消退時,咳嗽及鼻塞會變得更明顯,且持續410天。

年紀較小的孩子主要症狀為喉氣管炎、細支氣管炎、支氣管炎、肺炎及輕微上呼吸道感染,有時無法與其他病毒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區分。流行性感冒是有季節性的,通常發生於冬季。從有症狀前二十四小時至疾病痊癒期間均具傳染力,潛伏期為一至三天。

「季節性過敏」

是由於曝露於空氣中的過敏原而引起免疫系統的反應,其症狀與一般感冒很像,但又不完全相同。

季節性過敏常見的一般症狀及症候群有:眼睛癢、流鼻水及鼻塞。有時候會有些疲倦、咳嗽和喉嚨痛,但不會發燒或全身疼痛。

季節性過敏也不會人傳人,且通常會持續好幾個星期。必須經由醫師診斷測試,也就是經由各種過敏原的皮膚測試,瞭解哪種物質易引起過敏,然後避免再次接觸這類過敏原。

一旦感冒時(非流行性感冒)的治療包括休息、經醫師診斷與服藥,並且最好在家中休息以及避免曝露於過敏原環境中。

要叮嚀的是,如果有高燒不退,可能是罹患流行性感冒,需立刻就醫,不能自行服藥,以免引發併發症,使得病情更嚴重。                         <自由時報電子報/巧連智月刊幼幼版 200412月號>

溫馨叮嚀:

我們會多加注意寶貝們的身體狀況,並努力做好環境清潔與感染控制工作,希望爸爸、媽咪在家亦多注意喔!

【健康自主管理】的落實,是對您、我及寶貝們,最好的照護承諾與方式!感謝爸爸.媽咪的配合喔!!

                                                                                                                                                            寶兒   2013/12/20

文章標籤

寶兒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明是兩歲大的小寶寶,一週前,開始是爸爸媽媽先發生咳嗽、喉嚨疼痛的現象,接著小明發生咳嗽、流鼻水現象,媽媽帶著小明到附近診所就醫,醫師經過檢查,告訴媽媽,小明得到輕微的感冒,囑咐多休息,同時配方感冒的藥劑服用。二天後,因咳嗽症狀持續,胃口不佳,再次造訪醫師,囑咐多休息,清淡飲食,同時更新配方感冒的藥劑。回家後二、三天,咳嗽持續、同時伴隨發燒,小明哭鬧不安,媽媽帶小明到附近醫院急診,醫師經過檢查及胸部X光照相,告訴媽媽小明得到輕微肺炎!一直都在就醫,寶寶感冒變肺炎,為何為如此?

 感冒是一種急性,具傳染性的病毒感染主要症狀有鼻塞、打噴嚏、流鼻水、喉嚨刺激與輕微發燒。當父母帶孩童就醫時,醫師常向病童父母解釋為上呼吸道感染或鼻咽發炎。事實上,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種較為廣義的說法。

    兒童罹患感冒時,致病病毒多半留存在鼻腔分泌物中,加上病毒存在孩童呼吸道的時間比成人長,因此打噴嚏是造成病毒擴散最主要的原因,另外說話時,亦會散出少部分病毒到空氣中,所以兒童感染感冒多半是因直接吸入由病患打噴嚏時從鼻腔分泌物排出的病毒。罹患感冒後,大多數病毒先侵犯鼻腔黏膜,然後再進入呼吸道細胞表皮,最初因黏膜水腫而形成清鼻水,之後因纖毛表皮細胞剝落,形成濃鼻涕,最後細胞會再生,而恢復正常。年輕人患感冒時,常見鼻分泌物、鼻塞及喉嚨痛等症狀。此外,大多數會全身無力,頭痛與咳嗽,半數患者則有微燒及發冷的感覺,另有少部分出現眼睛、鼻黏膜灼熱感及肌肉酸痛等不適。一般病程約持續一週,有時咳嗽及鼻腔分泌物可持續兩週以上。

肺炎是下呼吸道感染包括病毒或細菌。造成的感染以病毒性較常見,呼吸道融合病毒及副流行感冒病毒是2歲以下兒童肺炎常見原因AB型流感病毒亦是造成下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原因特別為流行季節來臨時。細菌性肺炎佔所有肺炎的10%-30%,因此病毒性的感染原部分如同感冒的感染原,其致病性的差異與病毒侵犯的部位、年齡、個人抵抗力及接觸環境有關。當孩童呈現咳嗽,發燒,呼吸急促或困難時,檢查發現胸廓收縮,鼻冀張開,呼吸音減低,吸入性囉音,則為肺炎的可能。由於年齡及臨床症狀的不同,病毒性肺炎多半呈現微燒、喘鳴、及嘯喘。黴漿菌肺炎多發生在學齡期的兒童,微溫發燒症狀,逐漸發生,經常合併頭痛,喉嚨痛,肌肉疼痛,皮疹等現象,咳嗽時間長。

感冒時的治療及照顧方法

        巿面上可買到的各形各色傷風感冒成藥,至於抗病毒藥物因副作用大,並不用來治療感冒。抗生素是對抗細菌感染,非為針對病毒感染,無助病情的進步。但一些方法有助病情改善。多喝水、多休息使身體舒服。退燒、止痛藥物的給予改善身體酸痛。止咳、化痰的藥水可抑制呼吸道刺激引發的咳嗽反應。抗組織氨及鼻去腫劑有助鼻通道的流暢。温鹽水潄口改善喉嚨疼痛。感冒時最重要為多休息,身體的扺抗力多能戰勝感冒。有部分兒童因症狀較嚴重,當發生持續性症狀,包括寒顫、高燒、異常出汗、耳朵疼痛、嚴重頭痛、呼吸困難、喘鳴、肌肉疼痛、噁心、嘔吐時,須要就醫。醫師視病情需要給予不同的治療。兒童患感冒時, 其抵抗力會降低, 有時會併發續發性細菌感染, 常見細菌如鏈球菌,流行性感冒嗜血桿菌與肺炎球菌等,會趁虛而入, 造成中耳炎, 喉嚨炎及下呼吸道感染此時可給予口服抗生素

肺炎的治療及照顧方法

病毒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多為輕微的呼吸不順,較嚴重病患須住院治療,醫師根據病情,施以積極性的治療。抗生素的使用並不會縮短治療的過程及預防感染,但醫師依病情不同,給予適當的治療。社區性肺炎,如無併發症,給予12日抗生素治療後,多半可退燒,可改門診治療。細菌性肺炎的預防方法可施打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可防止流感病毒的感染

退燒是須要的,過多的衣服可脫掉,供給水份,配合溫水拭身,使體溫散熱,可防止熱性抽筋的發生。孩童不須絕對躺在床上不動,鼓勵呼吸運動,有助早日康復。

如何預防寶寶感冒?

    感冒的防治,最重要是在流行時期避免涉足公共場所。傳染來源以學校,育嬰中心與家庭為主。勤洗手,戴口罩。另外患感冒的兒童及成人,應避免與他人親密接觸,防止鼻、眼分泌物的接觸,以防感染他人。避免共用手巾。

如何避免寶寶感冒變肺炎? 

    感冒與肺炎是一體的兩面,可以有相同的症狀如咳嗽、流鼻水,但肺炎較嚴重。感冒大約有100多種病毒會引起感冒,常見的包括鼻病毒、副流行性感冒病毒、呼吸系融合病毒與流行性感冒病毒等。比較嚴重的感染如流感病毒可產生感冒至肺炎的症狀在流行季節前可預防之流感疫苗的有效性與疫苗株及流行株是否相同有關係,成人有效性約70% -90%,兒童為77% -91%,流感疫苗可減少兒童肺炎的的發生,寶寶六個月以上即可施打劑。

 

建議:

 

    感冒與肺炎可具有相類同的症狀,多喝水、多休息使身體舒服。但是有時感冒病毒會進一步進入氣管及肺部,刺激氣管,造成肺炎,特別為流感病毒感染,肺炎較為嚴重。因此,在流行季節前鼓勵兒童接受流感病毒疫苗預防注射,細菌性肺炎可接受肺炎球菌疫苗預防注射,特別為具有氣喘、過敏及抗扺力較差的兒童,採取事先預防,確保兒童健康

 

         台北榮總兒童感染科主任   湯仁彬醫師

                                                       

文章標籤

寶兒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